4/07/2006

百度-关于MP3搜索



 百度的MP3搜索隐藏着一个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秘密。
  众所周知,在国外法律健全的国家,一个网站如果搞MP3下载,肯定会因为版权纠纷而面临法律的制裁,最终不得不关闭这项服务。
  而在中国这样法律不健全的国家,每个人都知道MP3搜索肯定有很大流量,但做还是不做,对于一家网络企业来说可以有多种选择:
  1、Google的选择,无论美国和中国都不做MP3搜索,不做侵犯知识产权的事情。
  2、Yahoo的选择,在美国不做MP3搜索,但在中国的搜索引擎上做MP3搜索。
  3、百度的选择,宁可和国内唱片公司打官司也要做MP3搜索。
  根据ALEXA的统计显示,百度的MP3搜索流量巨大,成为仅次于常规网页搜索的第二大搜索,占其中流量的16%。因此也不难理解,百度宁可和国内唱片公司打官司也不能不做这种侵犯版权的搜索。
  然而,百度并非是完全肆无忌惮,它还是有所顾忌的,最主要的是害怕被国外的唱片公司指控。因为百度是在美国上市的,美资超过51%的企业,百度知道如果陷入这种法律纠纷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因此,百度就自作聪明地在MP3搜索上做了一个小伎俩,使得只有中国地用户才能正常使用百度的MP3搜索。
  为了证实这个说法,大家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进行验证:
  先以正常方式在百度的MP3上搜索一首英文歌曲,比如Titanic(电影泰坦尼克号歌曲),则百度搜索出1,460个结果,如下图所示。



 然后在IE里设置一个国外的代理服务器,使得你的IP地址变成国外的IP地址,这时候再上百度搜索一下这首歌,你会发现搜索不到任何歌曲,如下图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对于英文歌曲的MP3搜索,只有中国的IP才能进行,使用外国IP无法搜索,百度在对所有外国人进行“信息封锁”。
  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明知故犯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中国是比比皆是的,这也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关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中美知识产权摩擦不断升级,中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大多与知识产权有关。如果中国的企业不好好保护知识产权的话,美国很可能会采取各种制裁行动,包括阻止某些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或者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然而,百度做为一家知名的上市网络公司,不想着如何减轻政府的负担,却只顾自己赚钱,钻法律的空子,明知故犯地侵犯知识产权,专门给国家和政府制造麻烦,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每年都不断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进行指责,使得中国政府在经济和外交上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局面,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也遇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

百度染指维基百科

  根据最新的消息,百度秘密开发的所谓“百度百科”已经基本成型,预计近期即可推出。这是百度又一次提高自身流量的尝试,但其手段极有可能是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代价。
  维基(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所有用户均可以在Wiki上增加和修改条目,也可以把Wiki理解为网上的百科全书。
  目前全球最著名的Wiki是维基百科(Wikipedia),截至本月初,维基百科中文版条目数突破6万2千条, 英文条目数则超过100万条。
  不过Wiki在中国发展并不理想,从去年开始,维基百科就被有关部门封了,中国地区至今无法访问维基百科。
  在Wikipedia不能访问的情况下,国内也有一些Wiki的尝试,例如方东兴搞的维客中国,由于它是在维基百科被封的当天正式运营,并且内容大量剽窃维基百科的内容,因而引起维基社区人愤怒的指责和攻击,自觉理亏的维客中国也不得不在仅仅生存了十天的情况下黯然关闭。
  百度开发的百度百科系统其实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条目的版权。
  维基百科全书非常注重版权,要求每一个条目都来自于书写者的原创。简单地说,就是因为维基是开放的,可修改,可复制,可公开,而抄袭的词条则会对原作者构成著作权的侵犯。这对习惯了已经在互联网上发表些有着强烈个人色彩的评论和转贴成性的中文网民一下子还真是很难适应,这些版权意识相对淡薄的国内浏览者和书写者,经常会无意识地侵犯他人的版权,如果百度再对此进行纵容,那么毫无质疑,百度百科将成为侵权和抄袭的天堂。
  百度对于知识产权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答案很简单,百度最主要的流量来源-MP3搜索就是一个明显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百度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厚着脸皮和国内的唱片公司打官司,很难想象百度会是知识产权的维护者。
  另外一个问题是条目的中立性原则,维基百科的中立观点政策指的,应该要把争论中各方面的声音都公平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简单讲就是中立的立场,中性的描述。所有文章都应该是“没有偏见”,或是写的时候要从一个“中立观点”出发。用“没有偏见”的文字就是要使那些文字不成为任何一个特定的观点的拥护者,反而我们要确保在争论中的各方的观点都能被公平地表达出来。
  举个例子,维基百科上关于“百度”的条目上,就有各方的观点,既有肯定百度的观点,也有列举百度恶行的观点,而在所谓的“百度百科”上,是否会允许这些指责百度的言论存在?如果一个公司连自身的中立性原则都无法保证,又怎么可能成为“中立原则”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呢?
  最后一点,维基百科的写作门槛是很高的,这种写作门槛并不是指要求一个人的文笔要多么精彩,也不是要求一个人懂的知识要多么全面艰深,而是指进行词条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保持中立、版权意识,绝对不能从哪儿顺手复制粘贴点什么,书写一个好的条目往往要求作者要有相当高的文字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维基百科显然是属于精英们的表演舞台,而百度在中文互联网精英分子中的口碑一直不好,百度的忠实用户大多是低端用户,因此百度的这个Wiki会发展成什么样,是令人感兴趣的地方。
  当然,百度做这个也有一些优势:互联网入口网站的人群优势,社区服务的交流优势。而且百度做用户互动类产品(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之类)经验已经积累不少,对于这种开放型产品的运营,应该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到底百度百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新闻:百度秘密研发百科 将引发第一解释权争夺?
  导语:
  百度公司可能于近期推出一个重量级的web2.0产品,能让任何人都可以对任何词条作出解释;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得到一些网站及专业论坛的纷纷转贴,网友们更是争先对其进行解释,并猜测其为百度的下一个秘密武器。而与此同时,关于开放词条的第一解释权话题也被放到台面。
  百度内部渠道透露
  百度公司即将推出的这项服务,初步命名为“百度百科”,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所有用户均可以在“百度百科”上增加和修改条目,也可以把“百度百科”理解为网上开放的百科全书。
  百度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百度近日确在进行相关产品的内部测试。但该负责人并没有透漏该产品的正式发布时间,也没有具体说明该产品的属性。
  虽然正式上线时间没有得到百度公司的最终确认,但也有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百度百科”进行内部测试已经有一段时间,预计百度公司会在4月中旬正式对外发布。
  “第一解释权”的所有权归属讨论
  与“百度知道”、“百度帖吧”产品发布之初的情形一样,业界对“百度百科”推出已经开始不同的观察和分析,对于这个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由最多人来编撰的百科全书,如果 “张凯歌”这一词条词汇的第一条注解人被胡哥捷足先登、“王洋”第一条注解人是锅德刚,将会产生怎样的结局?谁将成为这部词典的“第一解释权”的所有者?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对任意词汇作出解释,所以第一条解释会对其后的解释影响巨大。但现在由于百度百科还没有正式推出,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排列同一词条的不同解释尚无法得知,相信这些都是一个有意思的讨论。除此,“百度百科”作为一个“开放的写作平台”,百度又如何减少垃圾信息,也是网友争论的问题。对此,有些网友表示担忧,认为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也有一些业界人士认为,百度在技术层面已相当成熟,并已经获得“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等社区服务的经验,相信能够设计出针对垃圾信息的对策。
  而一位互联网专家的看法是,现在还很难预料,“百度百科”发布的意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这样一个平等、协作、分享的平台,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意义无疑是他们可以参与编辑一个开放的百科全书,并为人类知识分享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百度百科”也将会真正体现一个新媒体的精神。
  新闻背景:百度可能本月底推出Wiki,意在提高用户粘性
  记者百度一下“百度百科”,某知名网络媒体以“百度可能本月底推出Wiki,意在提高用户粘性”为题,报道了百度公司即将推出“一种可以自由编写的社群协作式写作平台”服务的消息。该消息一经 刊发,便吸引了众多媒体及网民的关注。
  在新闻刊发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各大网站及论坛、Blog纷纷转贴该消息,其中包括业界比较有影响的iresearch论坛和donews社区等都有转载;通过百度搜索,更是可以获得多达470条转载记录。而在一些论坛中,有关百度即将推出“社群协作式写作平台”服务的帖子相继被广大网友置顶为热贴,一场关于“第一解释权”的争夺悄然兴起。